招商交科建院60周年 | 近悅遠來聚英才
長江之畔,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招商交科)的院史陳列館內,一幅記錄著西南“大三線建設”時期的老照片訴說著歷史的厚重。

從1965年的交通部交通科學研究院重慶分院起步,一代又一代招商交科人秉承著“內遷、改革、創新”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在交通科技的戰場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
歷經六十載積淀,這支最初不足百人的團隊已成長為擁有21個國家級及省部級重點研發平臺和828名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中,“人才強院”始終是其最鮮明的底色。
加強頂層設計 筑牢制度根基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招商交科從戰略全局與長遠發展的高度,將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建設作為頂層設計的關鍵一環,系統性、前瞻性地為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生態。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后,招商交科迅速行動,于10月制定《招商交科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五年行動方案》,聚焦“人才存量如何激勵、人才增量如何引進、人才服務如何提升、人才環境如何優化”4個核心問題,細化工作舉措,著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吸收引進、開發使用、成果產出、服務保障5項工作能力。
2022年,《招商交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方案》出臺,進一步細化人才培養和引進目標,瞄準院士、大師、各類國家級人才等高層次人才開展靶向培養,并制定科研與設計雙梯隊培育路徑。2023年,招商交科又緊接著修訂《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大幅提升高層次人才待遇保障。
在頂層制度的引領下,招商交科2023年入選重大國家級人才計劃1人,2024年再添兩席。目前擁有院士1人,重大國家級人才計劃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3人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人才引育成效顯著。
為進一步加強保障,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招商交科建立了領導班子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通過發布聯系服務專家信息表,明確每位公司領導對接的專家,定期開展溝通交流和慰問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專家切實感受到公司對人才的尊重與關懷。”招商交科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科技獎勵制度是激勵創新的重要抓手。招商交科制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科技成果獎勵管理辦法》等多項制度,強化人才分類激勵,為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專項攻關任務的科技人才設立專項任務津貼或“薪酬包”,引導榮譽、薪酬等資源向優秀人才傾斜。

“我所在的團隊擁有300萬元自研經費,科研人員可根據興趣和業務需要,自主選擇研究方向。”據招商交科公路隧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專家李科介紹,在優越的政策環境下,該中心瞄準水中懸浮隧道這一世界前沿科技開展相關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為我國在此方向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作出突出貢獻。
搭建成長平臺 提升專業實力
招商交科數字交通與智慧城市研究院實驗室里,整齊排列的設備有規律地閃爍著指示燈。“智能車路協同”團隊技術負責人葉青站在屏幕前,全神貫注地分析著數據信息。
自2018年進入招商交科至今,他從一名新手成長為高級工程師,獲得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獎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余篇,獲授權專利15項。“公司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豐富的資源,在這里我能充分發揮所長,實現我的科研理想。”葉青說。
據了解,為使人才各展其長,招商交科創新采用分類培養、搭建梯隊的培養模式,將人才分成科研、設計、管理、經營四類,實施差異化培養,同時借鑒“雁陣模式”,以高層次人才為“頭雁”,通過“傳幫帶”引領青年人才成長。
茂材需沃土,良禽擇良木。有平臺,才有成長的空間。依托國家山區公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路隧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山區道路工程與防災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實驗平臺,以及數字交通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等新型跨界創新創業平臺,招商交科積極為青年人才提供接觸頂尖專家、了解前沿技術的機會。
“大項目大工程是培養人才的沃土。”招商交科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我們讓人才積極參與到重大項目工程中去,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磨練、不斷精進。”
據葉青介紹,目前他已作為主研人員先后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工程應用項目等10余項,在帶領團隊開展車路云協同精準感知與安全控制、信息可靠交互與規模化測試等創新工作的過程中,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科研能力得到極大鍛煉。
來自招商交科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院的曹鵬也表示:“我參與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建設、深中通道鋼殼沉管隧道建設等工程項目要求都很高,在技術攻關的過程中我不停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在和行業頂尖專家的交流中不斷學習,對自身能力提升有很大助益。”
三管齊下留人 凝聚發展合力
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事業、待遇、感情三管齊下,才能構建人才集聚的‘強大磁場’,讓人才真正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招商交科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事業留人,源于交通人特有的使命擔當。從秦嶺終南山隧道貫通天塹,到墨脫公路穿越雪域高原;從港珠澳大橋凌空飛架,到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文萊淡布隆大橋躍然海上……一個個重大工程背后,躍動著招商交科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滾燙初心。

當年輕工程師見證親手設計的橋梁建成通車時,先輩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便具象化為“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自豪。“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感召,讓一代又一代招商交科人甘愿化作鋪路石,扎根交通強國事業。”招商交科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如今,面對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招商交科積極謀劃,聚焦新興領域推動轉型升級,讓傳承六十載的交通使命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不斷釋放出強勁的事業感召力。據介紹,招商交科主動與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專業尖兵,以廣闊的事業平臺與創新生態,吸引青年才俊投身交通科技事業。
待遇留人,體現在精準的保障體系中。招商交科創新周期薪酬制度,通過動態調節模式,平衡項目淡旺季收入差異,保持人才待遇穩定。在此基礎上,構建“五險二金”、彈性福利等多元保障體系,全方位提升人才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感情留人,是藏在細節里的溫度。針對員工的專業短板與職業規劃,招商交科量身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鼓勵員工攻讀在職學位,同時讓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與青年員工結對,搭建起“一對一”的學習快車道。此外,招商交科還將關懷延伸至員工生活,為員工子女提供入學幫助等,真正將“家”的溫暖融入員工生活的每個角落。
“公司給了我太多驚喜。”曹鵬感慨道,“入職之初,公司就鼓勵我積極參加團委選舉,在組織活動、服務同事的過程中,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鍛煉。后來,公司又推薦我到四川大學攻讀工程博士,讓我在專業領域不斷精進。這些‘關鍵小事’最能暖人心,讓人舍不得離開。”

六十載風雨兼程,“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箴言在招商交科化作生動實踐。從西南“大三線建設”時期的拓荒者,到新時代招商局集團“第三次創業”創新的尖刀連,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初心。面向未來,招商交科將以更開放的胸襟、更科學的機制、更溫暖的情懷,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以人才的學習曲線全面支撐企業的“兩條曲線”,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征程中書寫新的輝煌。

渝公網安備 500108020012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