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結構監測智能裝備榮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獎
2024-08-03 09:31:54
瀏覽量: 0

我國是世界公路隧道運營規模最大的國家,隧道作為公路交通的關鍵卡點,受到環境腐蝕、材料老化、圍巖荷載等長期耦合作用,結構易突發坍塌掉落,造成重大事故,是國家公路防災減災的關鍵環節。針對隧道結構的巡查和監測工作,國家已經啟動了一系列部署。
2023年底,交通運輸部下達《進一步推進公路橋梁隧道結構監測工作實施方案(2024—2030年)》(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對全國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公路橋梁隧道結構開展實時監測,動態掌握橋梁隧道結構運行狀況”“2026-2030年,有序推進特長特殊隧道結構監測系統建設。力爭到2030年底,國家公路長大隧道結構監測體系全面建立,單隧、省級監測平臺和部級數據平臺聯調成網運行。”近期,因自然災害導致的公路橋梁邊坡垮塌事件頻發,國務院也緊急布署加強對橋梁隧道等重點路段的檢查巡查。因此,推進重點隧道結構健康狀態監測工作刻不容緩。


在隧道結構監測領域,長期存在著“隧道結構早期病險發現難、病險發展感知手段缺乏、病險診斷預警實時性差”等技術瓶頸,這嚴重制約了公路隧道結構監測工作的有效推進。為突破技術難題,公路隧道國工中心歷經7年,依托國研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成功研發出了隧道結構“時空全覆蓋偵測、重點病險靶向監測、風險快速智能預警”智能偵測技術及裝備體系。


在隧道結構監測領域,長期存在著“隧道結構早期病險發現難、病險發展感知手段缺乏、病險診斷預警實時性差”等技術瓶頸,這嚴重制約了公路隧道結構監測工作的有效推進。為突破技術難題,公路隧道國工中心歷經7年,依托國研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成功研發出了隧道結構“時空全覆蓋偵測、重點病險靶向監測、風險快速智能預警”智能偵測技術及裝備體系。
該體系以隧道運營安全監(檢)測機器人、隧道靶向監測系統、隧道結構服役狀態評估與預警技術等核心成果為支撐,建立了“全覆蓋監測-精準化判識-智能化預警”的隧道結構服役安全保障體系,為公路隧道結構健康監測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對推動我國公路隧道健康監測技術進步、踐行“交通強國”戰略、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渝公網安備 50010802001202號